〔关于作者〕

  金光圭,1941年出生于韩国汉城市钟路区。毕业于首尔大学德语系及研究生院,文学博士。曾留学德国慕尼黑大学。历任釜山大学、汉阳大学教授。现任汉阳大学德语系名誉教授。1975年通过《文学和知性》发表了《有无》、《灵山》、《釜山》、《诗论》,开始文学活动。金光圭以“日常诗”受到广泛瞩目。他的‘日常”不是指人们习惯性理解的日常生活,而是来自现实生活世界中的各种体验和感悟。
  1979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浸透我们的最后的梦》。此后陆续出版了诗集《不,不是的》(1983年)、(巨乐山的情怀》(1986年)、(小气鬼似的》(1988年)、(阿尼里》(1990年)、(水路》(1994年)、(虽然一无所有)(1998年)、(初次相遇那时》(2003年)等八本诗集,以及(致
黑熊》、《模糊的旧爱之影》、《铁匠铺的诱惑》、《为了一个人》等四本诗选集。另有散文集《真声和假声》(1994年)。翻译出版了布莱希特(Brecht Bertolt)的诗集(生者的悲哀》,以及海涅、彼德·毕克瑟尔的作品集。
  先后获“金沫瑛文学奖”、“鹿苑文学奖”、“今日作家文学奖”、“片云文学奖”、“大山文学奖”等。

 〔作品解读〕

  流星和沼泽形成了这首诗的诗眼,通过鲜明的对照烘托出强烈的反省、惭愧之情。前者是回忆四一九革命爆发的那一年,热情真挚、情窦初开的青年时节,即热烈的讨论、喝廉价烧酒、纯洁的苦闷、唱清纯的歌声。这些回忆如流星般坠落了。后者是反省人到中年以后
蜕化为小市民的悲哀和羞愧,即为了活着而活着、敬畏革命的社会精英、感叹物价和传闻、跳舞或打扑克,这些都如深深的沼泽,把当年的革命青年变成了令人羞愧的小市民。
  这首诗语言质朴无华,以朴素的日常用语妮娓动听地叙述了充满热情和苦闷的过去和扎着领带喝酒的现在之间巨大的落差,代表了诗人金光圭一贯的创作风格。金光圭的诗大多揭示了过去和现在、纯真和堕落、自然和虚伪的文明、真实和虚假的面目,而且不受浪漫主义或者晦涩诗潮的影响,以日常的语言固执地勾勒出了自已独特的风景。

  单词解释

1)세밑:岁尾
2) 4·19:四一九革命。1960年4月19日发生的韩国学生争取正义与民主的反政府抗议事件。这天汉城市内各大学的学生同时举行抗议示威活动。示威队伍在前往总统府要求会见李承晚总统的途中遭到警察镇压,许多示威者被打死打伤。李承晚为再次当选总统而进行的不正当选举成为事件的导火索
3)혜화동 로터리:惠化洞环岛。惠化洞以大学路闻名
4) 대포:对瓶喝酒
5) 별똥별:流星
6) 지성세대(既成世代):指成为社会主流的一代,和相同年纪的人
7)포커:扑克牌
8)동숭동:东崇洞(地名)
9)플라타너스:法国梧桐

点击查看更多此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