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三:影业巨头院线垄断问题严重
事件:《海媛》等优质小片成炮灰

韩国本土电影欣欣向荣的同时一直存在一个困扰电影人的问题,那就是电影制作仍然由大企业垄断,票房独霸体制始终如梦魇般同韩国电影如影随形,正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如《柏林》、《新世界》这样的卖座片在全部上映的电影中,上映的场馆、银幕数量和放映次数比重高达70%,而一些小众的、风格别致的电影,如《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
누구의 딸도 아닌 해원《芝瑟》지슬《再见,本垒打》굿바이 홈런等却很难与观众见面,或是放映期短到不可思议。一些海外电影也面临上映场馆少之又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面对这种票房独霸体制的不合理性,官方也曾做出多种努力。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去年1月发布了《韩国电影共同成长合约宣言》,明确指出要保证每部电影的上映时间至少在一周以上,并禁止交叉上映。但由于缺乏强制性和监管制度,收效甚微,大企业的垄断局面坚如磐石,难以撼动。某电影制作业内人士指出,在拥有综合上映院线的大企业看来,如果强制上映多样化影片,既得利益将会遭受损失,但是眼光放长远的话,营造丰富多彩的电影环境,大企业也将从中获益,观众更会拥有更多的选择,对韩国的电影市场来说是利大于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