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现代诗人的先驱金洙映,拉开了韩国现代诗的序幕。在韩国现代诗歌史上,金洙映承担了显赫的地位与重要的责任。他的诗歌关键词“自由”与“悲哀”至今仍为为韩国文学界所重视。

90年前出生的金洙暎(김수영),虽然只活到50多岁,但他却拉开了韩国现代诗的序幕(서막)。一生之中,他坚持不懈地创作诗歌。最近他的早期作品被人们发现。“背对着灯躺下,不知该作何感想。想见的人见不到,想去的地方去不了。这样虚度一天后,又徘徊在冰冷的地方。”

金洙映从北韩巨济岛(거제도)的俘虏(포로)收容所(수용소)出来以后,于1953年发表了这首《为了它》。徘徊于历史旋涡(소용돌이)中的他,不断地用文学表达出自己不幸生活。那么生活在冰冷世界中的金洙映所想的那个“它”究竟是什么呢?

1921年11月27日,金洙映出生于首尔钟路。从善邻商业高等学校毕业以后,他于1941年进入东京商科大学学习。后来他为了躲避日本的征兵回到祖国,继而转去了中国东北。1945年8月15日韩国光复(광복)后,金洙映再次回到祖国并开始了自己的文学生涯。获得自由的金洙映在诗人朴寅焕经营的“茉莉书舍”里,与当时最前卫(전위적)的现代诗人金起林、金光均等人一起进行交流,并在光复以后的首部合办杂志《艺术部落》中,发表了《朝廷之歌》。1949年,金洙映在现代杂志《新城市与市民的合唱》中发表了《孔子的生活之苦》。这首诗的开头为:“当花朵开在果实的上方的时候,你跳着绳。”这首诗不但体现了现代主义(현대주의)诗篇的精髓(정수),而且还反映了凝视(눈여겨보다)现代生活的金洙映的视角。然而凝视着现实的金洙映在1950年却真正体验了一次生活的残酷。

在韩国的南北战争(남북전쟁)中,未能及时避难的他被朝鲜人民军强行收为义勇军(의용군),后被关押(감옥에 가두다)在巨济岛的俘虏收容所。经历了种种磨难(고난)之后,金洙映在1953年发表了作品《月亮的玩笑》,并在里面说道,“在都市中被赶来赶去成了我的生活,里面充满了孤苦、绝望与悲哀。”然而这并不是苦难生活的结束,而是开始。在战争中失去房子的他,每天晚上要做很多篇翻译来维持生活。他把在生活的边缘感受到的悲伤与绝望、以及向往理想与自由的梦想,都用现代诗的方式表达出来。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苦难生活后,他终于领悟到,诗并不应脱离日常的生活,而应该紧密的贴紧生活。从那时开始,他就用最平常的日常用语把亲身体验的生活一一记录成诗。1960年,他的人生迎来了一个转折点(전환점),他从一个诗人变成了一个运动家。
1960年4月19日,金洙映在收音机(라디오)前熬了一夜后,第二天就来到市区。从那时开始到一个星期之后李承晚(이승만)宣布下台,他一直与学生、市民在街边向独裁统治(독재통치)抗议,掀起民主主义(민주주의)浪潮。之后他把那种兴奋和欢喜写在诗中,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写下了《祈祷》、《六法全书与革命》、《虽有时晚之叹》等诗。然而1961年发生的五•一六军事政变令他陷入了绝望。与其它诗人相比,金洙映的诗反映出更加强烈的现实批判与抵抗,但在政治的强压面前,他也只能感叹自己不过是一个批判现实的文人。

面对自己的渺小,他在1965年发表的诗中自嘲(자조)道:“沙儿,我有多小;风,尘,我有多小?”金洙映认为诗不是用脑去写,也非用心去写,而是用自己的行动去写的。1968年,他发表了体现百姓顽强生命力的诗《草》。

“草,会倾倒。比风倒得更快,比风哭得更早,但却比风挺起的更快。”

作为一个无权无势的市民,虽然容易被压倒,但是深深扎根与生活的百姓即使绝望也绝对不会放弃。因此百姓永远都会比风挺起的更早,也会笑到最后。像这样,金洙映在作品《草》中把这种力量体现出来。1968年6月16日,他在一场交通事故(교통사고)中去世。金洙映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后来的文学起到了很大的影响。许多韩国诗人也将现实生活直接表达于诗中。今年是金洙映诞辰(탄신)90周年,他已俨然成为文坛(문단)中的一棵大树,下面有很多的诗人在这绿荫(녹음)中,延续着他的风格。

有声韩国文学广场:草 — 金洙映 阅读链接》》》

 想为自己的历史知识充电?看更多韩国历史名人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