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宇(现大宇国际)于韩中建交第二年,即1993年在中国山东省开始建设完全由自己投资的“山东水泥”,并于1996年正式启动。年产量达300万吨的该公司直接跻身行业五大企业,并从2002年到2007年一直盈利。但也就是到此为止。从2005年开始,中国企业通过合并走向大型化后积极展开价格竞争,因此开始走向没落。2008年至2010年连续3年出现亏损。

最终,大宇于去年6月将山东水泥卖给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CNBM),并撤离中国市场。大宇中国水泥工厂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①韩企抢占效果消失

1992年韩中建交以后到21世纪初期,韩国企业得益于先于跨国企业进军中国市场,享受了“抢占效果”。主要原因在于,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但随着跨国企业积极进军中国市场,中国市场变成了“红海”,而且中国企业也通过大胆的投资紧紧追赶,因此韩企逐渐失去了立足之地。

大宇中国工厂的事例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大宇国际次长权泰妍(音)表示:“理应通过大规模投资扩大山东水泥的规模,或将事业方向转变为高端产品。”

LG经济研究院北京代表处研究委员李哲勇(音)表示:“中国国内的其他跨国企业也一样困难,而唯独韩国企业更加困难的原因是,抢占效果已经消失。”

曾经是中国重型装备市场上的强者的斗山工程机械最近也将中国工厂的产量减少了一半以上。三一重工等中国企业通过大胆的投资和强大的财力,以低廉的价格推出通用产品后,韩国企业毫无抵抗能力。韩国贸易投资振兴公司中国事业团团长朴汉镇(音)表示:“斗山曾在中国市场上一帆风顺,甚至不需要营销手段。而在中国掘土机企业以低廉的价格竞争力迅速成长时,韩国企业未能找到应对方案。”

②未能适应内需市场的变化

从2005年开始,中国国民收入剧增,内需市场迅速增加。中国政府也将经济发展战略从以出口为主转变为以内需为主。此外,在通用产品方面,中国企业也开始具备超过外国企业的价格竞争力。

韩国专家指出,韩国大企业未能适应这种变化。就是说,从未思考过能够在中国市场上取得成功的产品。从三星集团来看,除手机以外,很难找到在中国市场上取得成功的消费品。反而是中坚企业农心(辛拉面)、好丽友(巧克力派)、乐扣乐扣(密封容器)等顺应中国市场的变化,在各领域与中国企业展开竞争的过程中取得胜利。

三星经济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柳镇锡(音)表示:“除手机以外,三星也没有在中国可值得出售的产品。韩国企业应好好想一想中国消费者需要的是什么。”

③韩企将中国误判为“廉价市场”

现在的中国不再是“廉价市场”,而是只有世界第一才能生存下去的市场。在韩国大企业纷纷撤离中国时,唯独三星电子和现代汽车还能坚持下去,正是因为具备了世界一流竞争力。LG生活健康起初通过低廉的牙膏进军中国市场,但却遭遇失败,后来推出中国竞争企业很难效仿的价格高出1倍的“竹盐牙膏”,并取得成功。LG生活健康相关人士表示:“在品牌知名度较低的情况下,通过普通牙膏与跨国企业展开竞争很困难。而竹盐牙膏取得成功后吸取了教训,决定在中国市场上彻底展开高价战略。”

有人指出,和在过去的3年里在中国市场率先推出最新车型的通用(GM)一样,应将世界市场的战略焦点放在中国。

韩国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池万洙(音)表示:“将中国市场和世界市场分开的时代已成过去。在研发和设计等方面,韩国企业应优先考虑中国市场。”

本文转自朝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