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富轼,出身新罗王室,号雷川,本籍庆州,谥号文烈,是朝鲜半岛高丽王朝时期的著名学者、政治家、历史学家。其所著的《三国史记》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历史书籍。

在高丽王朝,曾经平定(평정)了妙清之乱(묘청의 난)的金富轼(김부식)在辞去官职(관직)后向仁宗王(인종왕)这样奏道:“当今的学士大夫皆通晓秦汉(진한)历代历史,但对我国历史之始末却不十分了解,臣对此深感遗憾。而且在三国的古记中遗漏内容特别多,无法成为对后世的警训,请大王准我填补这些历史的记录吧。”仁宗王在金富轼的请求下,最终准许其编写史书(사서)。公元1145年,韩国历史上第一部将系统记录古代历史的史书《三国史记(삼국사기)》终于问世(세상에 나오다)了。

金富轼于高丽文宗(문종)29年,即公元1075年生于庆州,是新罗武烈王(무열왕)的后代。在22岁时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并在睿宗(예종)与仁宗(인종)时期担任了各种官职,最终做到了宰相(재상)的位置。睿宗11年,作为使臣来到宋朝(송나라)的金富轼得到了宋徽宗(송휘종)送的珍贵礼物 — 司马光(사마광)所著的《资治通鉴(자치통감)》等三大中国史书。这些史书记载了从战国的周朝到魏、晋、南北朝(남북조)再到后周的历史年段,共1362年。此时的金富轼暗下决心(남몰래 결심하다),要编写一部像这些史书一样的属于自己民族的史书。从此金富轼开始努力钻研古文体,最终成为高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大学者(대학자)。而他开始编写史书则是在很久之后。

金富轼的政治生涯中所遇到的最大难关就是妙淸之乱。公元1126年,即仁宗4年,因李资谦(이자겸)的叛乱,开京(개경)的宫殿起火。此时妙清主张“西京迁都论(서경천도론)”,在西京重建宫殿供国王使用。但建议遭到了开京大臣们的反对,于是妙清在公元1135年也发动了叛乱。开京的儒臣(유신)代表金富轼亲自统率三军(전군),经过1年零两个月的斗争,终于平定了叛乱。也正是此时的战功(전공)让他坐到了政治的最高位置。然而反复无常(변덕스럽기 그지없다)的政治矛盾,迫使金富轼最终在公元1142年辞去官职,这也为他成就之前的梦想提供了必要条件。

事实上《三国史记》不是由是金富轼一人完成的,而是奉仁宗之命与崔山甫(최산보)等8位参考以及金忠孝(김효충)、郑袭明(김효충)等两位的管句(관구)共同进行编写工作。他们对高句丽、百济、新罗的历史进行记录,而金富轼则是史书编写的总责任人。当时作为高丽时期最著名的作家,金富轼负责编写各卷的序言、论赞(논찬)以及人物评价,大大提升了《三国史记》的质量。

这本记述了新罗、高句丽、百济三国历史的《三国史记》共50卷,其中第41~50卷为列传体,讲述了80多位历史人物的故事,而这也充分体现了大作家金富轼的才华。朝鲜末期的作家金泽荣(김택영)也将金富轼的经典之作“温达传”与朴趾源(박지원)的“夜出古北口记”列为朝鲜五千年历史中最优秀的经典作品,其影响力可见一斑(표범의 얼룩무늬 하나를 보고 몸 전체를 추측할 수 있다)。

在《三国史记》的编写过程中,金富轼还借鉴了当时许多的国内外史书。书中不但记述了从三国建国到统一新罗灭亡近一千年的存亡兴衰,还将当时的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与中国、日本等国的外交关系加以说明,而这种史书在韩国史上也是绝无仅有(오직 한 개 뿐 다른 것은 없다)的。

诚然,这部用官僚主义(관료주의)的视线而对事件进行记述的《三国史记》也因此而受到过质疑(질의),人们也将它与收录了野史(야사)并记述了百姓生活的《三国遗事(삼국유사)》进行了比较。 但如果没有12世纪的《三国史记》,韩国的三国史则很可能遗失。仅凭这一点,《三国史记》的价值也是不容质疑的。它是韩国人研究历史的重要根据,而通过此书人们也将永远记住伟大作家金富轼的名字。 

 想为自己的历史知识充电?看更多韩国历史名人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