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梦周,草名梦兰,后改名梦龙,字达可,号圃隐,谥号文史,朝鲜高丽王朝末期时政治家、外交家、哲学家、文学家,被誉为朝鲜理学之祖。庆尚北道永川人。1367年受李穑赏识,出任学官,负责讲解朱子集注。后因父亲去世,辞官守孝三年,回朝后任大司成,负责同中国明朝重建朝贡关系。

古往今来,凡有“操守(품행)”的志士大都遵循以下处事原则:非路不行,非理勿为,处困境而不回避。对于国家来说,这种人生原则就意味着一种更加高尚的品质,那就是“忠节”。在韩国五千年历史之中,说起“忠节”二字,就不能不提到高丽末期的忠臣(충신)-郑梦周(정몽주)。那一个六百余年前就已经过世的人,至今还被人们尊为“忠节”的表率(모범),其原因是什么呢?

公元1337年11月22日,郑梦周出生在永川(영천)。他名字的由来十分有趣。据说他父亲郑云瓘在梦中看见了中国的周公(주공),便为他取名“梦周”。郑梦周24岁时,在三场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名声大振(명성이 자자하다)。之后他便投到当时最有名的学者李穑(이색)的门下学习。公元1362年,他第一次踏入官场(관계),任“艺文检阅(예문검열)”,官职为正九品。公元1367年,他成为成均馆(성균관)“博士”,1375年,升为“大司成”,从此开始大力振兴儒学(유학)。实际上郑梦周在成均馆任“博士”之职时,主要任务是传授儒学典籍。虽当时传入高丽的典籍只有一部《朱子集注(주자집주)》,他依然可以毫无阻碍地把它讲完。后人曾把以后传入韩半岛的儒家典注与郑梦周的讲义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内容惊人地相似,没有一处出入。因此人们称他为高丽理学(이학)的创始人。

郑梦周精通(정통하다)朱子理学,无论何时何地谈论何事,他的论证都会合情合理(정리에 맞다)、分毫不差,因此他被尊为“东方理学始祖(시조)”。也正是因为传授理学,他走上了一条“名分之路”。他为了恪守(엄수하다)其作为臣下的本分,冒死(죽음을 무릅쓰다)出使明朝六次,日本一次,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任务。尤其是在亲明的君王恭悯王被杀害后,发生了明朝使臣遇刺(척살당하다)事件,这使高丽与明朝的关系恶化。在这种情况下,郑梦周准确地对事件的原委(경위)进行了解释,缓解了两国矛盾,避免了战乱。公元1377年,郑梦周作为使臣(사신)被派往日本。他以出众的才识与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力压日本众臣,说明了两国交流的利害关系,成功地把数百名战俘(전쟁 포로)带回了祖国。后来,明朝要求设立铁岭卫(철령위),高丽国出现了以发动战争为主的崔莹(최영)派和以政权交替为主的李成桂(이성계)派。为了保卫高丽王朝,郑梦周又一次表现了自己的忠诚。

1392年,有消息称,李成桂在打猎时从马背(말의 등)上摔下,奄奄一息(마지막 숨을 모으다),郑梦周发表了弹劾(탄핵하다)郑道传和赵浚等李成桂一党的上疏文,主张让他们还乡(귀향하다)归养,希望能维护高丽王朝的延续。为了说服郑梦周,李成桂的儿子李芳远(이방원)写下《何如歌》,邀请郑梦周与他们一同建立新的王朝。

이 몸이 죽고 죽어 일백 번 고쳐 죽어
此身死了死了,一百番更死了

백골이 진토 되어 넋이라도 있고 없고
白骨为尘土,魂魄有也无

님 향한 일편단심이야 가실 줄이 있으랴.
向主一片丹心,宁有改理与之

然而,郑梦周的回复却十分坚决。

이런들 어떠하리 저런들 어떠하리
如此亦如何,如彼亦如何

만수산 드렁칡이 얽혀진들 어떠하리
城隍堂后垣,颓落亦何如

우리도 이같이 얽혀서 백 년까지 누리리라
吾辈若此为,不死亦何如

他用这首《丹心歌(단심가)》表明了自己对祖国的忠心,即使舍去生命,也不会让自己的忠节遭受玷污。李芳远说服郑梦周失败后,就在善竹桥将郑梦周杀死,这一天便是1392年4月4日。三个月后,李成桂登上王位,建立了朝鲜王朝。郑梦周至死还在捍卫自己的祖国,据说他的气节影响了身死的地方,以至于他死后,血迹也不曾消失,桥的附近还长满了代表忠节的青竹。人们每当经过善竹桥时,都会感受到郑梦周的忠义,因为他的那种气概与忠义在历史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

 想为自己的历史知识充电?看更多韩国历史名人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