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趾源(1737年---1805年),韩国李朝末期学者、诗人、小说家,“北学派”代表人物。字仲美,号燕岩。曾随堂兄朴明源率领的使团到中国祝贺乾隆70 岁生日,游历了北京和承德,主张实学派,对文学发展起了较大贡献,1805年12月10日病逝于汉城。

1792年10月19日,正祖(정조)对来自中国的“明清小品”以及“稗官杂书(패관잡서)”下达了禁令,对士大夫(사대부)阶层的文章进行了全面检查。这是朝鲜王朝开展“文体反正(문체반정)”运动的标志,旨在复兴古体文,并改革一些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堕落文风。而朴趾源(박지원)的《热河日记(열하일기)》则被认为是败坏朝鲜王朝文风的元凶(원흉)。1780年,朴趾源以自己在中国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写下了《热河日记》。那撰写这部作品的朴趾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究竟他的游记中有着什么样的内容,使他成为朝鲜王朝后期人们谈论的焦点呢?

朴趾源,号燕岩(연암)。公元1737年2月5日,他出生在一个世代生活在首尔的名门家庭。而他的胎梦(태몽)也十分特别,是一个把五岳(오악)压在笔下的梦。而朴趾源过早地失去了父亲,是被爷爷抚养长大的,他直到16岁结婚以后,才开始正式读书学字。在他30岁左右时,通过与实学家洪大容(홍대용)的交流,开始了解西方科学。

也许正是因为他较晚才开始读书习字,所以才能用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문체)、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撰写出《两班传》这样的作品。这部作品描写的故事是,一名书生喜爱读书却迫于生计(생계),用钱买官,但最终因厌倦两班阶层的虚伪生活,又重新回到平民生活。这部小说对朝鲜王朝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赤裸裸(적나라한)的批判和讽刺。

他这种用独特体裁对两班阶层进行了无情揭露,在社会引起了不小的风波,这也使他拥有了许多的追随者(추종자)。当时,李德懋(이덕무)、朴齐家(박제가)、柳得恭(유득공)和李书九(이서구)等后来的著名学者都曾是燕岩的学生,他们在18世纪后期曾推动了朝鲜王朝知识社会的变革。他们主张积极地接受清朝的文化,因此世人称他们为“北学派”。

实际上朝鲜王朝在经历了“丁卯胡乱”与“丙子胡乱”之后,一度出现了攻打清朝的“北伐论”。在这种情况下,公元1780年6月,朴趾源与其堂兄朴明源跟随祝贺清朝乾隆寿辰的使节团,越过鸭绿江来到北京、热河等地,又于同年10月末回到汉阳(한양)。这样朴趾源在中国生活的这5个月时间丰富了他的人生经历。在他的眼中,一直被看作是女真族(여진족)统治的清王朝,已经牢牢地掌握着中国的政权并引领着先进的文化。因此朴趾源在中国的这段时间里,对清朝的许多细节都作了仔细的观察和记录,并分26卷10册撰写了《热河日记》。他在这部作品中主张学习清王朝的先进技术与流通程序,让落后的朝鲜王朝也变得富强起来。他的这种思想也吸引了许多年轻学者,由此而形成了北学派。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强调,应利用厚生思想的实学,并把北学的精神在现实中体现出来。

公元1786年,朝鲜国王任命朴趾源为“缮工监监役”,之后他又先后担任了“汉城判官”、“安义县监(안의현감)”、“沔川郡守(면천군수)”等职。他直到1801年从“襄阳府使(양양부사)”之职隐退,一直在为改善百姓的生活而努力。

然而他想要造福社会的这种热情并没能改变18世纪的朝鲜王朝。他的追求反而成为了违反程朱理学(주자학)的异类思想,最终埋没于“文体反正”运动中。1805年,燕岩逝世。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作为时代的先驱者,反而受到越来越高的评价。

在他的代表作《虎叱》、《许生传(허생전)》、《热河日记》中,无不展现着摆脱时代束缚并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的进步学者的面貌。因此至今他的作品依然能够吸引那些追求新生活的读者。朝鲜复兴的18世纪,人们称之为新时期,那时的成就是离不开燕岩为了追求新世界而付出的努力的。

 想为自己的历史知识充电?看更多韩国历史名人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