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基祯生于朝鲜新义州,当时朝鲜半岛已经沦为日本殖民地。他是第一个奥运会马拉松比赛冠军的亚洲人,奥运史上第一个跑进2小时30分大关的马拉松运动员。在奥运会上他一直表示自己来自朝鲜,拒绝代表日本,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心。

在广州亚运会上,韩国男子马拉松(마라톤)选手池永骏(지영준),在亚运会最后一天举行的马拉松比赛中以2小时11分11秒的成绩获得冠军,为韩国代表团摘得了该届亚运会第76枚金牌。从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到2002年的釜山亚运会(부산 아시안 게임),韩国曾连续四次摘得马拉松项目金牌,时隔8年之后,韩国运动员再次获得了这一项目的冠军,使韩国重新获得了作为马拉松强国的那种自信。那么韩国是从何时开始被称为马拉松强国的呢?

1936年8月9日,在第11届柏林奥运会上,为了争夺最后一枚金牌,来自28个国家的51位运动健将展开了激烈角逐。开始上届奥运会金牌获得者、来自阿根廷的卡尔斯•扎巴拉一直保持着领先位置,然而当运动员们跑进第30公里以后,领跑的人变成了一位亚洲选手。这个人当时还不是著名的运动明星,是一个来自平安北道(평안북도)的韩国青年,他叫做孙基祯(손기정)。孙基祯经过俾斯麦(비즈마크)后,在第10公里处超越了与他处于同一位置的英国选手哈珀,并在第15公里处进入了前5名。经过第28公里处他进入冲刺阶段,从第30公里处便开始占据了头名的位置,并一直保持到了最后。在现场10万名观众的欢呼声中,孙基祯冲过终点,以2小时29分19秒的成绩创造了当时新的世界纪录(세계기록)。

1912年8月29日,孙基祯出生于新义州(신의주)。他从小就表现出了很强的运动天赋。在小学6年级时,他参加在新义州和中国东北安东县举行的“新义田径运动会”,并在5千米项目中击败中青年运动员,夺得了冠军。16岁时,他在中国丹东(단둥)就职,于是每天跑步往返于新义州-鸭绿江铁桥-丹东这个近8公里的路线上。

很早就在马拉松项目暂露头角的孙基祯在1932年代表新义州参加了第二届东亚马拉松大会并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由此他在20岁的时候进入了著名的田径学院-养正高普学院学习。第二年他参加了第三届东亚马拉松大会,以领先27秒的成绩战胜了当时亚洲马拉松第一人柳海鹏,并取得冠军。从此,孙基祯在1933年到1936年间共参加了13次马拉松运动会,在其中10次运动会中夺得冠军。1935年11月3日,在柏林奥运会的马拉松预选赛上,他以两小时26分42秒的成绩创造了非官方的世界新纪录,并闯入柏林奥运会的马拉松决赛。在柏林奥运会,他打破世界纪录并获得了金牌。但作为在奥运会马拉松项目上第一位摘得桂冠的东方人,他却低下了头。因为当时韩半岛处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时期,孙义祯代表的不是韩国队而是日本队,他在大会上使用的姓名也是日本名字(そん きてい),就连胸前佩带的国旗也不是韩国的太极旗(태극기),而是日本日章旗(일장기)。在颁奖仪式上,他遮住了胸前的日本国旗,并在接受采访时向人们说明自己的祖国是大韩民国,而且坚持只用韩文签名。因此,孙基祯被日本政府剥夺了以后比赛的参赛资格(경기자격),而他这种反抗精神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然孙基祯在世界大赛上摘得桂冠,最高兴的还是他的祖国。当他突破2小时30分运动极限、取得马拉松冠军的消息一传出,世界各地的韩国人都走出大街小巷(거리와 골목)并高喊,“韩国人赢了!韩国人在世界比赛中获胜了!”。丧失国权的韩国人埋在心中的痛苦,在此时转换成了民族自豪感(민족적자부심),迸发出来。连《中央日报(중앙일보)》在报道孙基祯获奖消息时,也有意地将孙基祯摘掉胸前日本国旗的“事件”报道出来,表达了韩民族的心声。为此该报被总督府(총독부)处以“永久停刊”的处罚,并逮捕了与事件有关的5名记者。然而对于韩国人来说,孙基祯却带来了最大的希望。

奥运会夺冠后,孙基祯先后在普成专门学校(보성전문학교),即高丽大学(고려대학교)的前身学习,后又进入日本明志大学(명지대학교)。毕业后他致力于培养年轻运动员,他教出的学生徐润福和咸基镕分别在1947年和1950年的马拉松大赛上夺冠。20世纪60年代,他出任大韩田径联盟会长并担任大韩奥林匹克委员会(올림픽 위원회)的委员,以一个行政人员的身份引领韩国体育界。而他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他希望看到一个胸前佩带太极旗的运动员夺得奥运会金牌。终于在他创造世界纪录56年以后,也就是1992年的巴塞罗那(바르셀로나)奥运会上,黄永祖圆了他的这个梦想。2002年11月15日,他走完了人生90载岁月。孙基祯直到闭上双眼的前一刻,还在为韩国马拉松事业操心,也正是因为有了他,韩国的马拉松才有了传统。而在每一次马拉松比赛的激烈角逐中,他的精神使每个韩国人的心中都激起波澜。

 想为自己的历史知识充电?看更多韩国历史名人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