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浚字清源,号龟岩,是朝鲜王朝宣宗及光海君时的名医,亦是海东的著名医书《东医宝鉴》的作者。《东医宝鉴》成书期比中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略晚,但份量足以比拟,极大影响了朝鲜韩方医学的发展。

公元1596年,朝鲜王朝遭受壬辰倭乱(임진왜란)之时,朝鲜王朝的第14代君王宣祖(선조)李昖(이연)将许浚(허준)招入宫内。

“连年的战乱使百姓饱受饥饿与疫病(역병)之苦,你去收集所有的处方(처방),编汇成书吧。”

国王的意思,是要许浚结束多年来朝鲜王朝的医生根据中国汉医学(중의학)书籍来开处方的历史,并为百姓编纂一本实用的医学书籍。许浚经过14年的不断努力,终于在公元1610年完成了这部医学巨著。这就是奠定了现在韩医学的基础、被看作是世界医学巨著的《东医宝鉴(동의보감)》。

公元1537年,许浚在京畿道金浦出生,是许碖(허윤)的庶子(서자)。他的爷爷和父亲皆为武官,爷爷许琨(허곤)曾任“庆尚右水使”,父亲许碖任龙川府使,然而身为庶子的许浚无法继承祖业,只能另循他路。许浚30岁出头时,医术已经有了相当高的造诣(조예),便进入宫中进行诊疗。然而他自幼聪颖并通读经书和历史书籍,到底为何从医,又是怎样学医,却没有留下任何的历史记录。我们只能通过宣祖时的儒学家柳希春(유희춘)的文集去猜测他当时的情况。

柳希春的文集里,记载了许浚为柳希春及其家人治病的内容,他成功把柳希春脸上的脓疮治愈了,并被举荐到了内医院。公元1573年,他被破格晋升为内医院正(내의원정),其官职为正三品。然而他的名字并没有像医术那样广为人知。公元1575年,他辅助御医(태의)为大王诊脉,公元1581年,他奉王命修订了诊脉学的书籍。公元1587年,他与一些御医共同为王诊病,并因治愈大王的病症而受到鹿皮的赏赐。此后每几年便会出现有关他的记录,而真正使他以非凡的医术名扬天下的,是在公元1590年。

当时的王子光海君(광해군)因长满了痘疮而奄奄一息,其它医官都不敢轻易去给王子诊病,只有许浚勇敢地站出来,并把王子的病医好了。宣祖因此封他为堂上官通政大夫。在壬辰倭乱时,他因再一次治好光海君的病而被封为医官的最高官职“崇禄大夫(숭록대부)”,其品级为从一品。然而好景不长,公元1608年,宣祖去世,许浚被扣以“药死大王”之罪而被流配。在许浚一生最艰苦的日子里,他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东医宝鉴》的编纂中。

《东医宝鉴》共25卷,25册,分为五大篇,是一部符合朝鲜王朝百姓的医书。此书分为内科(내과)、外科(외과)、妇科(부인과)、小儿科(소아과)等部分,各部分下又细分出各种类型的疾病。书中对这些疾病的症状以及处方进行了详细说明,而且附有相关参考资料,可以很方便地比较古今之疗法。

此外对疾病的治疗方法,他不只参考了医书中所记载的内容,还将民间疗法和自己的行医经验所总结的秘方也列入其中,使不懂医学的人也可以很容易地翻阅此书。他把主要的药物名称用韩文进行记录,并附加上各地方对药物的别称。《东医宝鉴》集当时东亚各种医学著作于一体,为改善恶劣的医疗环境和实现医疗的平民化作出了贡献。《东医宝鉴》问世115年以后,日本把其25卷25册全部翻译出版,而在公元1763年,中国也将其翻译成中文,并出版达7次之多。2009年7月31日,《东医宝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医学书籍。

18世纪中叶,在朝鲜王朝的史书《药坡漫录》里记载了许浚因为治好大象鼻子而名声大振的故事。这个故事在传诵中还被人们添枝加叶(지엽적인 것을 덧붙여 과장하다)。这个传说的一个版本是,许浚为老虎治病而得到了金针的赏赐。而他又用这枚金针治好了中国皇帝的病,因此之前因治不好天子之病而被下狱的医官都被放了出来。这些医官为了报答许浚,就把自己所学的医术都记在了他的书中,这便是《东医宝鉴》。这种民间传说也恰恰证明了许浚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公元1615年,许浚逝世,享年77岁。而他留下了《辟疫神方(벽역신방)》、《新纂辟瘟方(신찬벽온방)》、《脉诀集成(맥결집성)》等著作,为朝鲜王朝百姓的健康带来了医学根据。

 想为自己的历史知识充电?看更多韩国历史名人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