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超是唐朝时朝鲜半岛新罗国僧人,幼年入华。他从中国泛海至印度,后来取道陆路经西域返回中国,开元十五年至安西(今新疆库车)。他是8世纪初西域政治形势剧变的见证人。

为韩国打开通往世界之路的高僧 — 慧超

中国著名的文学家(문학가)鲁迅(루쉰)先生曾经说过,“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也就是说,在路形成之前总要有一个人首先去开辟这条路。而为韩国开辟(개벽하다)了通往世界之路的人,便是1300年前的新罗高僧(고승)——慧超(혜초)

公元704年,新罗僧侣慧超在幼时就来到了中国。公元719年,他向印度(인도)僧人金刚智(금강지)学习密宗(밀교)。出生于南印度的金刚智是中国密宗的始祖,而慧超则在这位始祖门下学习经文。在后来的774年,唐代宗下诏请慧超主持法事祈雨(비를 기원하다)。由此他的学问与名声可见一斑。据推测,一心向佛的的慧超于723年开始了他历尽艰难险阻的天竺(천축)之行。为了亲身体验佛法,慧超离开广州(광저우)踏上了天竺僧人来中国时的那条路。他经由水路(수로)来到东天竺,历经千辛万苦,用了四年的时间走遍了包括印度在内的西域(서역)各处并最后回到唐朝,他把自己在异域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撰写成书。这本书就是后来与马可•波罗(마르코 폴로)的《东方闻见录(동방견문록)》、鄂多立克的《东游记》、拔图塔的《游记》并称为世界四大游记(여행기)的《往五天竺国传(왕오천축국전)》。

在世界的四大游记中历史最久的《往五天竺国传》,事实上只有227行,共六千余字。换作现代书籍的规格,也就只有10页左右。其中还有因磨损(마손)而无法辨认的160余字。1908年在中国敦煌探险的法国东方学家保罗•伯希和,在石窟中发现了一本小册子(팸플릿),不仅无法辨认书名与作者,并且前后内容都已经遗失。然而这一残卷却有慧超游历印度与中亚各国的内容。根据这一残卷,我们发现公元723年,慧超离开广州行走于印度与中亚各国,并在727年经由丝绸之路(실크로드)回到了天山北路库车。流传至今的慧超游记也并非原本,而是由三本原著简化而来的精简本。幸运的是精简本只有前后遗失了,而核心内容却保留完好。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到主要的游记内容。虽然残存的记载对慧超游历每个国家时记录的内容和份量略有差异,但是该书对慧超的出发地和目的地方向以及所需的时间还有位置和规模都有记载,就连各国的政治情况以及佛教的各种僧人数量、修行程度和饮食、服装、风俗、产物、气候等都做了详细的记述。《往五天竺国传》是今天我们可以了解公元8世纪印度风貌的唯一一本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字记录。

事实上,根据《往五天竺国传》一书所记载的,慧超自东天竺登陆之后,拜访了释迦牟尼(석가모니)涅盘处和鹿野园等四大圣塔,他还在中天竺参观了四大灵塔。以后他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走到南天竺,又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经由西天竺来到北天竺的首都贾郎达尔。他在当时的西域要地吐火罗停留了一段时间,又开始了对他来说非常陌生的通往伊斯兰(이슬람)世界之旅。在四十天之后,他抵达了大食(아바스라)的尼沙布尔,为他的历险游记增加了新的内容。

慧超的这本游记精彩不断,读者一旦翻开便无法轻易放下。此外慧超还在他的旅途中运用五言诗(오언시)描写了神奇的异国风情。在公元8世纪,《往五天竺国传》仅用6000字就简练记述了40多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因此这一著作不能不说是一本惊世奇作。

慧超历时四年,经过约9千公里的海上旅程和约1万1千公里的陆路跋涉(편력하다),留下来的这本游记也被看作是考古学(고고학)人类学(인류학)的重要研究资料。而韩国的第一位国际旅行家慧超却一直都没有能再回到祖国新罗,公元787年,他83岁时在唐朝圆寂(원적)。然而这不是也表明,慧超正是一位为信仰(신앙)而奉献一生的真正求道之人吗?

 想为自己的历史知识充电?看更多韩国历史名人的介绍吧>>>>